
1.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吴敬梓《儒林外史》)
【简评】进场时瑟瑟缩缩的可怜相,透过褴褛的服饰散发出来的寒酸气,再看看那花白胡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多么猥琐可悲的形象啊!由范进这类皓首穷经的老童生身上联想到的培植这类人物的封建科举制度,人们不难看出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
2.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鲁迅《风波》)
【简评】因“皇帝坐了龙庭”引起的一场风波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而平息了。可悲的是在风波中受到欺侮和恐吓的七斤一家仍然没有丝毫觉悟,相反,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封建思想。小说结尾写六斤裹了脚一病一拐往来的步态表现了毒害农民的封建思想的严重危害,更加有力地突出了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3.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鲁迅《风筝》)
【简评】小兄弟看风筝时出神、惊呼、雀跃的神情姿态把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揭示得固然十分形象而深刻,但这位小兄弟又是多么令人同情啊!除了因为穷,还因为做兄长的毫无道理的“不许放”,所以他只好满足于看别人放风筝,并自得其乐地陶醉于其中。字里行间表明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束缚孩子的那一套无形枷锁的深恶痛绝,由小见大,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4.梅躺在棺材里,只露出了一张脸,依旧是眼睛微微闭着,嘴唇微微张开,象要说什么话,却来不及说出来。(巴金《家》)
【简评】梅表姐是在封建礼教的残害下含怨而死的。她那“微微张开的嘴唇”似乎在告诉人们,她生前有多少压抑、埋藏在心底的话要倾诉。而人们终于没有能听到她的心声。这幅遗像以血泪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5.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巴金《家》)
【简评】高家的一家之主高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代表,作者抓住他躺着的姿势及脸色、鼻息等特点绘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封建僵尸的形象,象征性地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已经是风中残烛、朝不保夕。
6.……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上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束几乎都烧光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简评】这个小女孩为了温饱,在除夕之夜还蹲在冰冷的街头卖火柴。为了取暖,她烧光了只能发出一点点光和热的火柴,而这一点光和热把她引进了梦幻中一个没有饥寒的极乐世界,于是她高兴地微笑了。就在这微笑中,她离开了这个“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的资本主义世界。这个小姑娘的遗容,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罪恶和穷人悲惨、辛酸的命运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7.他穿了一件破旧的、小钮扣、高腰身的浅黄色土布长袍;他的头发梳成俄罗斯式,从中间分开;脖子上束着一条蓝帕子,一顶遮檐歪斜的便帽拿在手里,脚上穿着一双不干净的小牛皮长靴。……这里剩下涅日达诺夫一个人,他便用了特别的、急急忙忙的脚步在房里来回走了两遍(不知道因为什么他会以为小市民是这样走路的);他小心地闻了闻他自己的袖口和他的帽里子——皱起了眉头;他又去照窗子旁边墙上挂的那面小镜,摇着头:他的确很不好看(“不过这样倒好些,”他想道。)他便拿了几本小册子塞在他的裤子后面的口袋里,做出小市民的腔调,小声对自己讲了一句半句话。“我看是象了,”他又想道,“可是这究竟用得着做戏吗?我这一身打扮就行了。”(屠格涅夫《处女地》)
【简评】涅日达诺夫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他们脱离群众而又标榜要深入“到民间去”。作者抓住涅日达诺夫在镜子前模仿小市民时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滑稽神态,表达了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以上就是有关《如何突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名著摘录》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上年纪的人物形象描写片段
- 骆驼祥子——象一棵挺拔的树
- 莫泊桑描写的羊脂球
-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形象描写
- 精彩的人物描写方法
- 姚雪垠描写李自成平息叛乱片段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形象描写
- 描写一个武艺高强、机智勇敢又漂亮的姑娘
- 描写人物怨恨时的样子和表情
- 描写人物下意识动作的精彩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