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7|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诗话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诗话"是指出现在中国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内容有说有唱,韵文和散文并用,而韵文也大多是通俗易懂的七言诗赞。现在发现存世最早的诗话作品还是宋元时期刊印的《大唐...
“词话”的起源、形成、发展以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5|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一般认为词话是起源于唐、五代时期的词文,并继承了宋朝时期的说话伎艺。
但是,词话这个名称,在宋、金的文献中很少见到的,只在《元史·刑法志》和《通制条格·杂令》中才发现记载关于禁止民间子弟“...
“商谜”的形成、特点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3|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商谜是我国宋代时期形成的一种以猜谜语形式为特征的说唱艺术,表演内容滑稽风趣。商谜一般由商者和来客两人表演,商者先出谜,来客后猜谜,一问一答,反复斗智,有些类似于现在说相声中的猜谜。
我国宋朝时期...
“乐语”起源及名称解释
发布时间:2017-12-19|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乐语”又称“致语”,是我国宋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在宋代的宫廷演剧时,专门有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宋代张邦基...
宋代说唱艺术“鼓子词”形成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7|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鼓子词是宋代的说唱艺术,在演唱的时候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一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以叙事,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大多篇幅短小,只有一、二首词。有说有唱的,说的部分放在篇首,概括的...
唐代民间说唱艺术“俗赋”的起源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4|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俗赋是一种唐代的民间说唱艺术。赋,作为一种韵文文体,起源更早,大多认为是在先秦时代,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如屈赋之类。战国时期的荀况是最早采用这种文体的人,著有《赋篇》。
到了汉、魏时代,...
唐代说唱艺术“词文”的形成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2|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词文”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个种类。
软煌文献中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640 句,无散文说白,通押一平声韵到底,均为七字句。结尾有“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一语,说明...
什么是“变文”?它的形成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1|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变文是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说唱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一般认为,用图画表示故事的叫变相,用文字表示故事的叫变文。变文最早发现于敦煌,因此又称敦煌变文。按题材分类,可分为四种:一类是宗教性变文;一类是讲史性变文...
传统曲艺类别中“道情”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9|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道情”是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
中国方言说话表演的古老曲种“评话”
发布时间:2017-12-6|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评话是指表演的人在讲历史故事中夹有品评、议论称为评话。评话是以中国方言说话表演的古老曲种,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评话。也是曲艺的一种,由一个人讲说故事等,常见的有宜春评话、扬州评话、南京评话、福州评话等。
...
说唱曲艺形式中的“弹词”
发布时间:2017-12-5|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弹词是明朝时期常见的说唱曲艺形式,也是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
通常弹词为两三个人演奏,也可以一个人,使用一两件乐器,乐器 一般为琵琶、三弦。弹词所用的文字包括“说白”和 “唱词...
中国南方弹词曲种“木鱼”
发布时间:2017-12-4|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木鱼”是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又称“摸鱼”、“木鱼歌”,俗称“唱木鱼”。流行于广东地区,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
文学作品的种类及体裁划分
发布时间:2017-12-3|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就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几种体裁。
什么是文学呢?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和科学都要反映社会生活,但它们所采用的方式...
散曲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散曲有小令和套曲两种;小令,是指单支小曲。这些小曲大多来自民间和诗词。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是对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诸宫调、唱赚等的继承和发展。元代后期,流行于南方的南曲得...
平胡调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17-12-1|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平胡调一般由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另由二人操扬琴、二胡伴奏,称为“三品”;再加琵琶、双清伴奏,称为“五品”;如再加洞箫、笙伴奏,则称为“七品”。三品的演出比较为常见。平胡调流行于浙江绍兴及杭、嘉、湖...
“鼓词”起源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鼓词”是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明代中叶以后,说唱音乐逐渐演变成北方的鼓词和南方的弹词对峙的局面。明、清时期,鼓词在北方大量流行。成为北方重要的说唱音乐,它可以 追...
南曲及北曲
发布时间:2017-11-29|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南曲 南曲是宋元以来流传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戏曲、散曲所用的 各种曲调的总称。最初源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歌曲,以后又吸收唐宋大曲、宋词而形成有别于北曲的“南曲”。这一名称有时也被 用作“南戏”或...
元曲及诸宫调
发布时间:2017-11-29|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元曲 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两者都使用当时的北曲,形式同宋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直率地表达思想感情。它是在元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融合唐宋大曲、宋词、金元音乐和各种民间曲艺发展而成。...
院本和曲
发布时间:2017-11-29|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院本 戏曲名词。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演出时用五人,又称“五花爨弄”,五人是末泥、引戏、副末、副净、装孤。是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形式。元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唐有传奇,...
南词和杂剧
发布时间:2017-11-28|
分类: 文章体裁 |
评论:0
南词 对我国南方戏曲、曲艺的泛称。明清时主要指宋、元、明的南戏、南曲或昆曲。明徐渭有论述南戏的《南词叙录》,魏良辅有论昆曲曲律的《南词引正》。清以后常指弹词。清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者,说唱古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