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词素和弹性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18|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调整词素 语言技巧之一。行文中,作者往往交换双音节词中词素的位置,构成“同素异序词”,以适应语言环境中语言色彩的微妙变化,便表达更为准确、鲜明、适情。如“喜欢一一欢喜”,“感情——情感”,“爱情——情...
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
发布时间:2017-11-18|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常规搭配 语言技巧之一。搭配是语言中词汇单位的组合。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行文中,作者一般总是按照某种语言的词语搭配规范将词组合起来使用。这种组合方式称做常规搭配。其搭配规范体现在下列三方面:
...
有意感受和无意感受
发布时间:2017-11-18|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有意感受 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怀着鲜明的创作目的,自觉地将身心投入生活之中,去感受生活,称有意感受。其特点是主体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感受。它受主体意识和动机控制,是主体对客体刺激的集中注意。主体在对客...
谈谈写作过程中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7-11-18|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感受是写作主体的感官受到各种外界物(如形象、颜色、音响、气味、滋味、冷暖)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即人的身体和五官从客观世界得到的信息和反应,还包括感情,即把这些反应统一起来的情...
中篇小说写作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常用文体 |
评论:1
中篇小说写作 中篇小说是一种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小说体裁。按我国出版界惯例,通常指2 万到12 万字的小说。
中篇小说由于篇幅较长,所以多半有一个较曲折完整的...
写作训练环境的差异和需要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写作训练环境的差异 指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环境和同社会生活实践相脱离的环境之间存在的差异。社会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如果学生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就有了完成作文任务的基础...
感情移入和意志外射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感情移入 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主体在观察生活中,对于对象客体的反馈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感情交流过程。作家、艺术家的审美观照,不只是停留在单纯被动地接受客体信息的阶段,而是成为作家、艺术家主观精神的...
神气索然及王勃打腹稿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文人墨客 |
评论:0
神气索然 北宋大诗人苏轼对自己的诗稿不厌其改,但对别人的作品却不任意妄改。特别是对名家名作,他坚决反对没有根据地换字更句,认为名家创作时对遣词造句总有自己的考虑。假如妄加改换,会破坏原作。一天,宋敏求...
宰相求句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文人墨客 |
评论:0
宰相求句 北宋仁宗朝的宰相晏殊,是位有名的词家。他在创作上常喜与人切磋,没有架子。据说,在他的代表作《浣溪沙》里,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似曾相识”一句,就是他虚心...
生吞活剥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文人墨客 |
评论:0
生吞活剥 写作可摹仿别人的思路和技巧,但不可暗中抄袭他人现成的结构和语句。摹仿和抄袭是有本质区别的:相传唐高宗时期,枣强县县尉张怀庆喜作诗。但他不是老老实实地学诗、做诗,而是专门抄袭名家诗篇,藉此博取...
祖咏——意尽而止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文人墨客 |
评论:0
意尽而止 一年早春,唐都长安举行会试,主考官出了个《终南望余雪》的诗题。考试规定试诗应五言八句,而应试的祖咏对着试卷想来想去,总觉得只需写首五绝就可尽意了,何必要硬凑成八句?于是,他略加沉吟,一口气写...
李翰——奏乐属文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文人墨客 |
评论:0
奏乐属文 古代文人写作时,往往各有个性特点和习惯嗜好。这种习惯和嗜好一旦形成,也会成为一种推动力,缩短写作过程,强化写作效能。史载,盛唐时李翰有一种从乐求文的奇癖。李翰,字子羽,为文学家李华的后代,以...
发展材料、生活材料、心理材料及幻想材料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发展材料 作者在掌握直接、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概括、提炼,生发出比原有材料更为深刻、新颖,并包含作者自己见解的材料。
生活材料 作者在进行一定的生活积累过程中得到的有关现实生活状况...
数据材料和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数据材料 事实材料的一种。即作者通过调查、统计、测试、试验、计算、对比等手段得到的有关事物的数据。它是经过数字高度抽象概括了的事实材料。数据材料可以具体明确地显示出事物发展的进度、规模、数量、度量、比...
理论材料、感性材料和事实材料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理论材料 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科学原理,是文章中常用来证明观点正确的理论依据。包括革命领袖和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至理名言,自然科学的定义、定律、原理以及经过实践验证的公理等。理论材料是在事实材料...
概括材料和理性材料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概括材料 指文章中概括表现的材料。这种材料内容概括,文字简明扼要。概括材料能简要概括事物总貌,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常用来领起全文。赵树理的《孟祥英翻身》 ,一开头就概括介绍了婆婆打骂媳妇、丈夫打老婆的“...
写作具体材料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具体材料是指文章中具体表现的材料,它构成文章中突出表现的内容。
《水浒传》写鲁达拳打镇关西,只三拳,作者对材料表现得十分具体。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同义词语反复和反义对举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同义词语反复 语言技巧之一。行文时,为了既加强语势,又避免字面反复,作者有意选择那些同义近义或同类的词语连用。如:“不放过地边地沿,不拉下地头地脑。”(林斤澜《小店姑娘》)“地边”“地沿”,同义;“地...
什么是炼字和炼句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炼字是语言技巧之一,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锤炼、修改,以达到声音优美、简洁精练、如形象鲜明、情趣更浓等目的。古人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中的“绿” 字,“云破月来花弄影”...
协调音节、压缩音节及扩充音节
发布时间:2017-11-17|
分类: 写作技巧 |
评论:0
协调音节 写作语音技巧之一。遣词造句时对相关成分进行必要的音节调整,使之大致匀称。如“生活区的一条天街上,百货大楼、邮电大楼、新华书店、食品店、服装店、照相馆一家挨一家……”中把“邮电局”说成“邮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