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于文学,犹玉之于琢磨

人之于文学,犹玉之于琢磨 荀子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的论述。
语出《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 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贡、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所说“文学”,与今天的含义不同,它指的是文章和博学,也包括今天所说的文学在内。荀子发展了孔子文质并重的思想,他认为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如玉工治玉使厥石变成宝玉一样,能使“鄙人”成为“天下列士”。
他的这种观念比孔子把文学看成事君、事父的工具的观念更能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意义。


文章未设置标签!

- “宋世二陈”指的是谁
- 豪放词派
- 豫章社、宁都三魏和吴县派主要人物简介
- 新秧歌运动和新歌剧运动
- 高密诗派和常州词派的主要人物及文学创作风格
- 法天贵真是什么意思
- 燕台七子和神韵派的主要人物和写作风格
- 今文派和阳湖派分别是什么意思
- 南园后五子和公安派文学创作风格就主要人物
- 为什么说《水浒传》是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