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有时候会在书本或文章中看到,但很多人不理解“干戈玉帛”是什么意思。今天,爱文网小编就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下,看看“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都有哪些解释。
化干戈为玉帛里面的“干”字是一个象形字,很像一个有桠杈的木棒,是原始的狩猎工具。本义也是指原始狩猎工具。
“世路升沉合自安,故人何必苦相干。”“干”由狩猎工具对野兽的捕捉引申指侵犯、扰乱,如干扰;由侵犯又引申指关联、牵涉,如干涉、干预等。
“干”也是一种叉形武器,用于进攻,相当于矛,用于抵挡敌人,又类似于盾。后“干”专指盾牌。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所以,“干戈”就是古代武器的统称,后来,多指代指战争,如,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在多用来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化干戈为玉帛:指礼尚往来,比喻从战争状态转变为和平状态;“干戈”同时也代指军队或者兵士,如“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思”,意思是说:既然从军做了士兵,怎么能只思念自己的私事呢?
由干枯的树干“干”假借做干湿的“干”,不含水分或水分极少,如干鱼给猫当枕头—一过不了夜;又指枯竭,尽净,空,如外强中干;使净尽,如干杯;虚假的,只具形式的,如干笑;不用水的,如干洗;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拜认的关系,如干儿子、干妈或干爸等。
“干”字还是一个多音字,读做gàn的时候,是指事物的主体或主要部分,如躯干、骨干;由骨干引申指干部,如提干;指做事,如干活、说干就干,指办事的能力强,如精明强干;指担任某种职务,如他干过翻译工作。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化干戈为玉帛”中的“戈”字有哪些解释。“戈”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像长柄横刃的兵器,盛行于殷周。引申泛指兵器,如反戈一击。又作战乱、战争的代称,如偃武息戈。“戈”这种在商周时代几乎是每个战士必备的兵器,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实战兵器,直到以“矛“为代表的钢铁兵器出现,戈才从兵器行列中淘汰出局了。
但“戈”作字的部首时,组成的字大都与武器或格斗有关,如“戒、武、戎、咸”等。另外,“戈壁”一词不是指插着戈的墙,而是指难以生长草木植物的沙漠地区,是由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
“玉帛”指带有王室标记“饕餮纹”的玉器和像藏族哈达那样的白色丝巾,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在古代与“干戈”相对,是和平共处的表征。”



- 名著摘抄|描写马的作文素材|写马的短文短句
- 龙舟竞渡——民族文化底蕴及民族精神内涵
- 如何掌据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 公孙枝赎囚计智得百里奚
- 探讨人类的文明史,真的文明吗?
- 《乱世佳人》读后感
- 水滴石穿的意思有哪些
- 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姻”字什么意思
- 语文与高考:学生学好语文的四个重要环节
- 作文获奖学生谈怎样写作文——酿造生活的甜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