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之道与政通
声音之道与政通 语出《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发展了荀子《乐论》的主要思想,并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审乐以知政”的理论。这段话后来被《诗大序》而引录,也为历代许多文艺家所奉行。刘勰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唐代刘禹锡关于“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记》)等言论,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因之造成中国历代文艺创作与政治息息相关的传统。


文章未设置标签!
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理解“知人论世”
- “清江三孔”指哪几个人
- 中国文学历史上“吴中四杰”包括哪些人
- 粤东三子和岭南三子的主要人物及文学创作风格
- 新乐府运动
- 意不可言传
- 人不能无乐
- 文学流派
- 问题小说和身边小说的区别及写作特点
- 温柔敦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