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 儒家的“诗教”,始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也。”孔颖达《礼记正义》:“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刺,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其意在要求以诗讽谏讥刺时,不要直指其事,而要求婉转委曲地“主文而谲谏”(《诗大序》)。这显然是孔子“思无邪”思想的发展,它对诗歌的思想起着限制的作用,无疑是消极的。
但据《荀子•经解》和《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古代有所谓“六艺之教”,“诗教”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如“《书》教”要求“疏通知远”;“《乐》教”要求“恭俭庄敬”;“《春秋》教”要求“属辞比事”;各艺的要求似乎是其本身的艺术特点。“温柔敦厚”要求诗歌的表达方式含蓄委婉,正体现了诗歌的艺术特征。在“六教”中,诗教影响后世尤巨。


文章未设置标签!
相关文章- “元曲四大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 唐宋八大家和孟韩诗派
- 修辞立其诚
- 象征派和论语派的文学影响以及主要成员
- 新月社成立于什么时间?有哪些主要人物?
- 惊隐诗社和虞山诗派
- 南园后五子和公安派文学创作风格就主要人物
- 广五子、续五子和末五子主要人物及文学创作主张
- 鸳鸯蝴蝶派和湖畔诗社分别有哪些主要人物?
- 建安风骨的含义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