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派作家和现代诗派对文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分别包括哪些主要人物?在此,爱文网就给有兴趣的朋友们介绍一下京派作家和现代诗派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关键人物,仅供学习参考。
一、京派作家创作特点和主要人物
京派作家是指三十年代在周作人影响之下,编过《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一批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以及四十年代出现的汪曾祺等人。
京派作家除接受欧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外,还受传统的儒、释、道的浸润,艺术上有独特追求,创作了一些艺术上相当圆熟的作品,如沈从文的《边城》等。京派作家的创作在内容、风格上大多平和冲淡,有意避开重大尖锐的社会题材,而着重表现人性中纯朴美好的东西,如下层人民的善良品性、儿童的天真无邪、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等等。
京派作家所呈现的作品大多属于浪漫主义气息较重而部分作品仍不失其现实感的一支流派。
二、现代诗派创作成就和主要成员
现代诗派是指3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诗流派。因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而得名。现代诗派作品大多发表于此刊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戴望舒,还有施蛰存、何其芳、林庚、艾青等三十余人。他们在诗艺上的共同倾向于有意识地学习西方现代诗派,其中主要是象征派和意象派。
现代诗派诗人抱着“纯艺术”的创作态度,以自我为中心,把诗当作个人灵魂的避难所,用以表现自我感觉和潜意识。为此,他们努力从西方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那里汲取朦胧、暗示和通感的表现手法,以对瞬间感受的捕捉来传达自己像梦一般的朦胧意识,从而借意象来开掘自我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派诗人的创作主张与象征派有直接的承继关系,但在语言形式上采用现代日常口语写作。他们针对当时新月派所提倡的“现代格律诗”,有意突破格律音韵等的限制,“放弃了文字的音乐性,而以诗意或情绪的抑扬顿挫为诗的音乐性”(施蛰存:《<现代>杂忆》)。
以上就是有关《京派作家和现代诗派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主要人物》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 吴中七子和惠门八子包括哪些主要人物?有哪些文学成就?
- 西南边疆诗人群和“探求者”文学月刊社
- 文学与自我
- 咸通十哲及江东三罗
- 中国西部文学的特点以及朦胧诗的形成和意义
- 茶子花派的形成背景以及文学特色和主张
- 京派作家和现代诗派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主要人物
- 见素抱朴
- 桐城派主要人物及文学创作风格
- “辛派词人”的形成、发展、地位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