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 道家文艺思想之一。语出《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以为文(文饰),不足(不足以洽天下)。故令有所属(归属,指要让人们有所适从):见素抱朴(保持朴素。素,未染的丝;朴,未雕之木,二字同义异字,合起来用), 少私寡欲。”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哲学思想上赞美自然。因而主张保持自然的朴素。庄子也提出“明白入素,无为复朴。”(《天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山木》)正是老子“见素抱朴”思想的发展。
在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下,文学艺木强调朴素之美,在我国有着深远的传统。扬雄《法言• 问神》:“大文弥朴,质有余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多次提到朴素:“素处以默”(《 冲淡》), ”虚伫冲素”(《高古》 ), “体素储洁”(《洗炼》), “绝伫灵素”(《形容》),都是对朴素美的赞赏。


文章未设置标签!

- 竹溪六逸和古文运动
- 京派作家和现代诗派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主要人物
- 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主要人物及文学成就
- 辽东三老和西冷十子主要人物以及文学创作成就
- 燕台七子和神韵派的主要人物和写作风格
- 端谨派散曲及代表人物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国初三家和易堂九子
- 今文派和阳湖派分别是什么意思
- 南园后五子和公安派文学创作风格就主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