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秀,是我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裴秀自幼“博学强记,无文不读”,在青年时代就掌握了大量知识。入仕后多次随军征讨,获得了比较多的地理知识。担任西晋司空时,因职务关系,他经常接触秘密图籍,对地图的重要意义和地图编绘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国地图起源很早。《尚书》中即有4000年前原始地图的记载,《史记》中有了立体地图的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详画山川、道路、聚落等内容,设置统一图例的地图。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但总体来看,装秀以前的地图,大多绘制简略粗糙,图中没有明确的比例标示和方位,山脉河流的记载很不完备。裴秀继承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古代绘制地图的系统理论和原则“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和迂直这六个绘制地图应遵循的要点和方面。其中,以“分率”和“准望”最关键。如果分率和准望即比例尺和方位正确了,其他因高下、方邪、迂直而影响到道里之差,都可予以校正。研究表明,今天地图学上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除经纬线和地图投影外,裴秀几乎都提出来了。这是当时最精确、科学的地图画法。
“制图六体”的问世,为我国传统的地图学尊定了基础,成为后代绘制地图的准则。这一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的制图理论体系,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光辉一页。(余桂元)
【人物简介】
裴秀(224~271),西晋大臣、舆地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祖裴茂、父裴谮都官至魏尚书令。裴秀自幼好学,年长从政,官至司空,职在“地官”,掌握全国的土地、人口和地图等情况。
在实践中,感到古代山川地名因时间久远,变化很大,人们所论不尽正确,于是收集史料,进行研究,约在268~271年完成由他主编的《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历史地图集。
以上就是有关《我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裴秀》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教案及阅读答案
- 盗文得官的历史故事
- 赵孟頫改联
- 巴尔扎克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
- 郭沫若的故事和郭沫若简介
- 胡适为沈从文作伐的故事
- 上下求索,殉身理想——伟大的诗人屈原
- “文人相重”是什么意思
- 顾凯之与张融的故事
- 吴子华改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