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每句七言、句数不限的一种古体诗。简称“七古”。七言诗产生于汉代,源于民间歌谣,后经文人学习、模仿,才引进文坛。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第一首文人仿作的完整的七言诗,至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始露光辉,刘宋时期的鲍照用七言体写作达到高度成就,奠定了基础,直到唐代,经李白、杜甫、岑参、韩愈、白居易等人大力创作,才进入兴盛时期。清施补华《现傭说诗》:“在唐以前,具体而己。魏文《燕歌行》已见音节;鲍明远诸篇已见魄力。然开合变化,波澜壮阔,必至盛唐而后大昌。”明吴讷《文章辨体》 :“驯至唐世,作者日盛。然有歌行,有古诗。歌行则放情长言,古诗则循守法度,故其句语格调亦不能同也,大抵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若或穷镂刻以为巧,务喝喊以为豪,或流乎萎弱,或过乎纤丽,则失之矣。”


文章未设置标签!
相关文章- 现代文体和新诗技巧
- 唐代民间说唱艺术“俗赋”的起源及发展
-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 电影故事、戏剧故事和新编寓言故事
- 文学作品的种类及体裁划分
- “商谜”的形成、特点及发展
- “古文”的由来及定义
- 街头剧、秧歌剧、快板剧和案头剧的区别和特点
- 散文诗和阶梯诗的特点及写法
- 乐府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