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西方,见到新鲜事,总不免要和自己的祖国比一比。平常司空见惯的事,一经比较,常常催人深思,有些又令人忍俊不禁。现在随手拈来,供诸君品鉴。这里的“外国人”,当然不是指所有外国人,这里的“中国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国人。
中国人关心别人在干什么,却往往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外国人不管周围人在干什么,却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中国人的喜事是领导表扬、当官晋升;外国人的喜事是出名、发财。
中国人把钱看作是“糖炒栗子”(烫手)和“臭豆腐”(吃着香,闻着臭);外国人把钱当作尺子,用来量人的才能。
中国人讲主义,外国人讲实利;外国人好财,中国人喜功。
中国人的钱花在“折腾”中;外国人的钱花在竞选中。
中国人一辈子节衣缩食,也不见攒下几个钱;外国人一辈子浪费,却老有东西给他浪费。
中国人在街上争吵;外国人在国会争吵。
中国人进商店象小媳妇;外国人进商店象大爷。
中国人爱夸祖宗;外国人爱夸自己。
中国人教育孩子要知足;外国人教育孩子要不满足。
中国人崇尚“人才学”,人才千呼万唤难出来;外国人法律尽是限制人的,人才奇才怪才同样有。
中国政府爱人民,外国政府怕人民。中国的书报影剧都是教育人民的;外国的书报影剧多是教训政府的。
在中国,人民是靠政府养活的(“国家拿出钱来给我们长工资”);在外国,政府是靠人民养活的,每笔钱都要向钠税人报帐。
中国的报上成就多;外国的报上灾难多。
中国人八小时内民主多,谈天说地发牢骚;外国人八小时内专制多,见了老板就象耗子见了猫。
诸如此类,相信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最后,又想到一句:认识中国要到外国;认识外国要到中国。是不是有一定道理?(原载《新文化报》)
以上就是有关《留加研究生刘田刚散文<中国与外国>》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生命的设计(节选)——刘增山文学作品欣赏
- 斯蒂芬·里柯克散文欣赏《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 清凉的水罐(外二十一章)之《夜晚》、《雨夜》和《忧伤》
- 爱也并非总是酒
- 描写红军战士的散文《一双鞋》
- 鲁迅散文《秋夜》
- 林京子描写樱花的散文《一朵鲜花》
- 郭沫若描写《山茶花》的优美短文
- 描写戈壁滩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愉快的回忆》
- 胡永红散文《最后一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