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学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文学作品能够表现、传达、交流和激起人的情感的特殊性能。文学艺术与科学理论不同,它虽然包含有认识的成分,但同时也是与认识活动性质不同的情感活动,即它在进行认识的同时,也表现创作主体对外在世界的情感态度、评价和倾向。
情感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也是文学的重要对象、原料和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创作中,作家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对象之中,赋予对象以生命,使其主观化、情趣化,从而使作品以情动人,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发挥它的社会作。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但并非任何情感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艺术。
艺术中的情感必须深沉、丰富、凝聚,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又是一种审美情感,既具有作家个人的特点,又包含着普遍性的社会历史内容。唯其如此,它才能使众多的欣赏者产生共鸣。它和思想性交融在一起,又必须寄寓在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之中,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而传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性与思想性、形象性的完美统一,文学作品才会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扣艺术感染力。


文章未设置标签!
相关文章- 文风是时代、阶级和思想倾向的重要标记
- 学生写作文如何在体裁形式是有所突破
- 朗读中停顿的作用和停顿的分类
- 协调音节、压缩音节及扩充音节
- 高中生谈怎么写作文——构思要奇,立意要新
- 外倾型作者的性格特点
- 综合性材料、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及注释性材料
-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写作风格
- 写作兴趣变为文章或作品的过程
- 叶楠谈朱自清春写作手法《浓淡相宜动静交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