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和写作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不仅要有高超的写作手法,更离不开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学则又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结晶。
文学,尤如“万花简”、“多棱镜”,可以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的生活画面,并以此来警示人生,催人奋进,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也就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试问,笔触不涉及社会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呢?我国文学史中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可为一个最典型的例征:词藻堆砌,技巧空旋,言之无物,卿卿我我,是一种颓废的、绮靡的文风。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短命的。
反之,那些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加之作者娴熟的技巧,则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在练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一个高的立意,尽可能地站在生活的高度,审视生活,俯视社会现象,并能通过这种对现象的透析,折射出生活的本源,进而阐发一种深刻的社会内涵。
没有一个较高的立意,又不敢将笔触触及社会时弊,这样的作品就一定空洞无物,言之无味,对读者没有什么好处。
感谢您浏览爱文网写作技巧栏目,欢迎给爱文网投稿或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 写作风格理论术语“滋味”
- 怎么写作文?说一说作文的罗嗦与简练
- “顿笔”在文章写作方法中的应用
-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哲理化和题材混沌化
- 高中生谈写人的作文怎么写——寻找模特儿
- 写作《登紫金山》一文的体会——高中生谈怎么写作文
- 诗歌有哪些体裁和特点
- 写作风格理论中的“艺术格调”
- 商洽信的写作特点
- 综合性材料、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及注释性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