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引类取譬?引类取譬是一种文学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对象有的比较抽象,象歌声转瞬即逝,光影动荡不已,很难捉摸。有的比较陌生,象哥德巴赫猜想、股票涨落的规律之类,就是一般人所不知晓的。在此,爱文网小编就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常用文学描写手法“引类取譬”。
人们熟悉的东西可以不写或少写,而抽象的东西、陌生的东西在作品中就不应再以抽象或陌生的面目出现。引类取譬就是比拟的方法,亦即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陌生的东西借助于人们熟悉的类似物表现出来的方法。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中有一段写白妞说书的情景,非常逼真,那优美的声音如可闻见,采用的就是这种“引类取譬”的表现方法,如下面这段描写:
……(王小玉)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迭,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迭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 诗歌鉴赏的故事
- 白居易简介和白居易藏书的故事
- 李白生死考证与李白简介
- 开幕辞
- 谢安评《扬都赋》的“屋下架屋”
- 外国著名作家写作的小故事
- 国外著名作家写作经历和写作故事
- 蒲松龄落第不馁发奋著书
- 一位作家的自述——他人的经验|为什么写作|表达思想的体裁
- 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