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中调及长调

小令 1.词调体式之一。指短章的词。其名源于唐代的酒令。唐代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用时调小曲当酒令,遂有“令曲”、“小令”之称。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曾据字数多少以别小令、中调和长调,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似嫌拘执,难以为据,但因己通行,故一般皆沿用之。2.散曲体式的一种。因体裁短小,故名。元人又称“叶儿”。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也有例外。“摘调”、“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3.元、明人称民间流行的小曲为小令。4.散曲中不成套的曲,亦称小令。
中调 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短适中者。包括“引”和“近”。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故一般皆沿用之。
长调 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以九十一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故一般皆沿用之。长调最长者在二百字以上。《莺啼序》二百四十字,为已知的最长者。


文章未设置标签!

- “骈文”写作起源、形成及代表人物
- 藏戏和南戏
- 什么是推理小说?什么是哲理小说?它们有哪些区别?
- 什么是提行诗和立体诗
- 问题报告文学写作特点及速写的写作技巧
- 歌舞剧、京剧和地方剧的区别与特点
- 章回小说、神魔小说及世情小说
- 平胡调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 戏剧和诗剧有什么区别
- 二言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