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学描写技巧——白描手法

什么是白描手法?所谓白描手法,就是不加修饰地把人物和景物的面貌勾勒出来,这是一种比较地接近于叙述的描写手法。例如古诗词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草池塘夜听蛙”等传诵不绝的名句都属这一类。
白描手法的特点是质朴无华,没有斧凿痕迹,但显示的形象轮廓分明,色彩清丽。鲁迅先生就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他把这种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写藤野先生坐在人骨中间研究头骨的情景,写华大妈取洋钱交给华老栓的情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两者都着重描写人物的行动,后者尤为简明有力: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华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
这里只描述了几个细小的动作,就把华老栓夫妇当时的心境如实表现出来。例如“掏了半天”,说明钱收藏得很小心,可见来之不易。“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说明事关重大,生怕出了岔子。这些,多么精细,多么自然贴切!
运用白描手法要求行文简洁,但切不可笼统含糊。有些初学写作者写人状物一味求简,结果弄得文不逮意。如“早上,上班的高峰已过,路上的行人却没有很大差异。太阳这时也爬得较高了,不过阵阵的晨风,却使它的温度降了下来。”这里不仅有些情况没有交代清楚,还有逻辑上的错误,比如路上行人的“差异”指什么?为什么太阳升高了温度反而降低了?叫人百思不解,读后如堕五里雾中。



- 写作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
- 长句化短、指称法、分散法及重叠法
- 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
-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及特点
- 发展材料、生活材料、心理材料及幻想材料
- 描写人物心情与环境的写作手法
- 定语后置和多项交错句式
- 什么是无意观察
- 数据材料和典型材料
- “顿笔”在文章写作方法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