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之仁”的故事

我们平时学习的成语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等,很多故事中的蠢人,都说是春秋时代宋人做的。类似的故事,还有像“宋人失窃”等。那么,为什么古人总喜欢把里面的傻事蠢事多说成是“宋人”干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襄公曾经做过一件蠢事。宋军与楚军在河南柘县北(这个地方古代称为泓)交战。宋军布好了阵,楚军还未过泓河。宋司马子鱼建议利用敌人正在渡河的有利时机发动攻击。
宋襄公却说:“等他们过了河再打吧,取胜也不能不择手段啊。”楚军过河后,还没摆好战阵时,子鱼又建议乘机进攻。
宋襄公又说:“人家还没准备好呢,怎么可以先下手呢?”直到楚军布置完毕,宋襄公这才下令进攻。
结果,宋军大败。战后,宋襄公还振振有词地说:“君子打仗不害受伤之敌,不虏头发斑白之人,在狭窄危地乘势追击,不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这就是被后人嘲笑的“宋襄之仁”。
由于宋襄公做了这件贻误战机、铸成大败的事,于是,后人大多把宋人当作愚人,加以讽刺和嘲笑。


文章未设置标签!

- 孟子与彭更辩论的故事
- 中国古琴音乐与道家思想
- 耕耘颂|遗嘱的价值
- 著名大学教授谈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
- 为什么说人格就是道?
- 黑夜中的蜡烛
- 如何理解“乐此不疲”这句话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谁最先提出
- 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使中华壮丽山河更为生色
- 魏晋、唐宋时期医学的发展以及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