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指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句式快速、准确地组织为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指运用文字按中心思想的要求,选词、炼句、布局谋篇从而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包括:
1 .思维的能力。
2 .快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
3 .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包括:
① 写作的专门能力(审题立意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以及修改的能力)。
② 写作的基本能力(观察力和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一般地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反之,口头表达能力弱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弱。
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口头“说”时,文思敏捷,语言口语化,会促进写的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而写时篇章结构的训练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会促进“说”时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化。
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者结合,会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表达训练,从而更快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文章未设置标签!

- 写作具体材料有哪些
-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写作过程中的侧向信息素材
- 外倾型作者的性格特点
- 我国古代有哪些古典文学名著
- 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 内倾型作者性格特征
- 写作手法的交替式意象、叠映式意象以及并列式意象有哪些区别
- 写作时如何巧妙运用“比拟 ”
- 写作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