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是什么意思?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今天,爱文网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刘邦项羽成败的历史典故。
现在常用来形容势力看人的社会。
贬义成分居多。
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刘邦项羽的故事
生逢乱世,揭竿而起,生死相拼,谁为王?
宴席雅斗,无赖俗争,兵戎相见,谁为寇?
一位是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骁勇善战的名门之后;一位是不事生产,不学无术,好酒贪色的乡间小吏。
倘若要投注的话,我们必以为前者为王。然而,谁会料到落得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的恰是前者,而终成一代开国之君的却是后者呢?
项羽与刘邦,这两个戏剧式的角色,值得我们细细剖析。
我以为,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屡立战功。此外,直爽阔豪的项羽敬爱和尊重部下,他甚至能为士兵吸疮疗毒。如此,优秀的军事家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我想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项羽刚愎自用。要知道,战争是一种群体力量的较量,它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垂死时刻也不忘向部下夸示勇敢的项羽,正因不纳范增之言,放虎归山,最终四面楚歌;正因为刚愎自用,不联盟韩信,结果腹背受敌,酿成一个英雄的悲剧。
此外,项羽没有超凡的政治头脑。称王易,守国难。俗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杀子婴焚秦宫,坑降卒毁协议,杀义帝背合约。如此,能得民心所向吗? 再看看由井底之蛙成为一国国君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他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我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豪杰,我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他们,但我却能重用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所以,我才战胜项羽得到天下。如此,重用能人的人,能不成功吗?此外,刘邦还采用平民化政策,广施福利,收拢民心。
因此,从用人与治国方面看,项羽是远远逊色于刘邦的。但从用情方面看,项羽是强于刘邦的。单看,项羽与虞姬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爱情,就能感受到项羽是个至情的好男人。再者,从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愿独自偷生,就可看出他是个至义的好汉。而刘邦呢?虽然,他与他的丑妻子相儒与沫,但我想,以他贪色的本性,是不可能只钟情于一个女人的,所以他不可能与爱人生死与共。由此,我更欣赏项羽的品格。
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的无奈,项羽的失败,项羽的死,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像。


 相关文章- 外国名人故事四则|李斯特巧荐肖邦|马克·吐温道歉
 - 穿越宇宙的牵挂和跨越时空的思念
 - 第一次世界大战——“商船”击沉潜艇的海战故事
 - 小孩写春联触怒乾隆的故事
 - 隋朝历史小故事|高颍灭陈国|杨坚收心溃敌|牛弘息事宁人|贺若弼懈敌
 - 历史故事-宁越的还尸之计
 - 历史小故事|陈平智答汉文帝|英布之死
 - 睡前小故事|拉芬窃密|斯威夫特预言|斯福查除逆
 - 伊尹擅厨艺佐商灭夏(历史小故事3则)
 - 杨么诱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