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名师出高徒”,似乎成为至理名言,历来为人们所信奉。名师门下,高徒辈出的先例,的确不少。然而,学生能否成为高徒,关键还在于“徒”自己。
《孟子·告子》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奕秋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棋手,他同时收了两个学生,尽心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听讲时专心致志,认真领会老师传授的技艺,提高快。而另一个学生浮躁不专,老师讲解时,他却“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想着拿起弓箭射鹄的事,自然学不好棋艺。
可见,“名师”同样尽心,学生也不可能个个成为高徒。相反地,师非名师,却常有高徒出其门下。
王庆根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他的老师并非名师,而他自己志向远大,刻苦攻读,终于荣登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竟赛金榜。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由普通中学生成为“高徒”,客观上有无名师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主观上的努力才是成为“高徒”的必经之路。而名师的客观作用,也只有在学生的主观努力、肯下功夫的情况下,才充分体现出来。
可见,“名师出高徒”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而很多同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片面理解这句俗语,把成为“高徒”的希望寄托在“名师”身上,所以处在没有“名师”的环境里便很自卑,以为没有成为高徒的希望。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负担。
君不见爱迪生等大发明家都是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吗?“有志者事竞成”,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追求、奋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作者:慕君)



- 《史记》书名与司马迁
- 探讨人类的文明史,真的文明吗?
- 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姻”字什么意思
- 《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 励志作文:程序员弗里克的烦恼
- 如何掌据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 秀外慧中是什么意思
- 苏格拉底的故事|孔子因人施教的故事
- 满招损谦受益是什么意思
- 孟母三迁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