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文艺作品的意境?意境属于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下面,爱文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了解一下其特征。
1.意与境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意”包括情与理,即作者主观的感受、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两个方面;“境”细分为形与神,即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和内在精神、本质两个方面。情、理与形、神对应或交叉的多层次渗透和浑然统一,是意境形成的基础;而互相联系交融中的不同偏重,又使意境呈现丰富多姿的形态。
2.意境是一个和谐的、广阔的艺术空间,具有丰富的、蕴藉的情思内涵。如陶渊明的《饮酒》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情景交融的劝酒送别图景,使人想象到诗人对朋友往昔的情谊、临别的关切和感慨,想象到塞外荒漠、茫无人烟、旅途艰辛、举目无亲的境界,同时也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生活遭遇,品味到诗中丰富深远的人生意蕴。
创造意境的基本方法是虚实结合。“实”是指具体的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虚”既指与作者已经描绘出来的实境有某种必然联系的想象境界,也包含蕴藉交融在实境中的作者所要表现的特定情思。
意境的虚实结合途径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化情思为景物”。此外,相反相成,互为映衬,以少胜多、含蓄不露,以及巧妙的构思,新鲜的比喻,精彩的夸张,深刻的象征等,也都是创造意境的方法。创造意境,一般经过临境、拓境、跃境三个阶段。由于作家个性、风格和表现方法上的差异,意与境两者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显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产生出意境的不同形态: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或“以境胜”和“以意胜”。
作家的世界观不同,精神境界不同,意境的思想内容也就有高下、优劣、美丑之分。创造意境是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诗歌的近亲音乐、绘画、书法也讲求意境,而自觉地将“意境”的尺度去衡量小说、散文和电影,则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趋势。
以上就是有关《谈谈作家的世界观对文艺作品中意境的影响》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胡适与卖芝麻饼小贩的故事
- 具有非凡才气的曹雪芹逝世时不满50岁
- 一个屡试不第老人——蒲松龄简介和聊斋志异简介
-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书法家?
- 钟会欲请嵇康品评《四本论》
- 为什么说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 秦少游作诗
- 冯梦龙针砭时弊的精彩原文欣赏
- 果戈理的自寻烦恼
- 从海明威那里学到了如何写作,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