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的演变及以讹传讹
发布时间:2021-8-18|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在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俗语,但若有人认真考察这些俗语的真实含义,常常会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感到莫名其妙。例如:“有眼不识金镶玉”、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不见棺材不...
文学与自我
发布时间:2021-8-1|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这座圆溜溜的星球上,人类堆积太多,只好用几何板块划分人的脑袋。矮子们往往把自己弄丢了,又常常不甘示弱,像拿破仑一样踮起脚尖,骚动着,呼喊着,想把自己寻找回来。
我比拿破仑的个子还矮,只与鲁...
乐羊子妻阅读答案、内容浅析及原文
发布时间:2020-12-18|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1
《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人方正,品行高洁,规劝丈夫改过从善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大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二三自然段为另一段。
一、概述故...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看不同的人对书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9-7-20|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没错。今天,爱文网就和朋友们一起看看教育家、史学家、经济家以及文学家等等,对书还有哪些认识和看法。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
文质并重
发布时间:2018-6-4|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论衡·书解》说 :“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 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孔子在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的同时,还强调“绘事...
文人当尊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8-3-16|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1
“文人当尊”这句话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佚文》中的观点:“蹂蹈文锦于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知文锦之可惜,不知文人之当尊,不通类也。”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文、史、哲只是经学的附庸。直到东汉时期,...
“疾虚妄”是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18-3-1|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疾虚妄”这三个字出自王充《论衡·佚文》:“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疾虚妄”就是反对虚假失实。王充在《对作篇》中还谈到他作《论衡》的起因是“众书并失实...
金相玉质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8-1-31|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解释】: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自】: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7-12-29|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是西汉蜀郡成都(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扬雄提出的关于言、书与心的关系的论述。这句话出自《法言·问神》:“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道理),得书之体。… ...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发布时间:2017-12-20|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我国西汉时期,有个名叫扬雄的大文学家,他对于赋的划分和评价,有自己很好的见解。他的《法言·吾子》里有这样的话:“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那么,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扬雄认为赋的共性是...
“发愤著书”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7-12-17|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说出“发愤著书”这句话的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谓“愤”是指作家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伸展,怨愤郁结,借著书立说发挥疏通,这样才能恢复心理平衡。“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
儒家文学观点中的“主文而谲谏 ”
发布时间:2017-12-11|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主文而谲谏”是儒家倡导的重要文学观点,也是对孔子提出的“温柔敦厚”文学思想的具体阐述。诗歌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的文学观点,反映了统治阶级对文学的要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坚...
“诗六义”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7-12-7|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因为《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
怎样理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7-12-3|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1
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理解为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
如何正确理解“知人论世”
发布时间:2017-12-1|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知人论世”是孟子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
以意逆志
发布时间:2017-11-30|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以意逆志 孟子提出的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论述。语出《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义;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指出,说诗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曲解...
“知言养气”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7-11-30|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知言养气”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什么)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本来是孟子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论述,但在古代文论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孟子认为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
言有三表
发布时间:2017-11-28|
分类: 古今文论
|
评论:0
言有三表 语出《墨子·非命上》:“故言有三表(标志、法则),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